为落实“新医科”建设与“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培育德医双修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我校于2025年8月26日至28日开展了2024级临床医学(拔尖创新班、卓越医生2.0班)综合素质夏令营。活动以“学术筑基、实践赋能、人文铸魂”为核心,通过多元课程与特色活动,助力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拓展科研视野、厚植职业情怀。

8月26日上午9时,夏令营开营仪式在城北校区第二学术报告厅举行,由基础医学院院长谭晓秋主持。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何涛,教务处处长郑小莉,教育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汤艳等领导出席,基础医学院全体班子成员,临床医学院、教务科、学工办等相关人员以及2024级临床医学(拔尖创新班、卓越医生2.0班)学生参加了活动。
何涛在致辞中寄语学子:以“格物致知”强基固本,以“融会贯通”拥抱变革,以“反躬自省”涵养初心,不负“医”路使命。郑小莉随后介绍活动安排与纪律要求,为活动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开营仪式后,何涛以“传承、探索、超越:在西南医科大学书写你的精彩人生”为题开讲首课。作为肿瘤生物学领域专家,她结合36年教学科研经历,从大学的育人使命、医学学习的核心价值、未来医生的素养要求三个维度,为学生勾勒成长路径,激发大家的专业认同感与使命感。
随后,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胡光强教授带来“解剖学特别课”。课程以“向医而行”为主题,融解剖学专业内容与医者人文精神于一体,通过鲜活案例与先辈事迹,引导学生涵养“大医精诚”的职业情怀。
讲座结束后,学生分组前往学校新建成的医学博物馆,开启沉浸式学习之旅。本次参观按“序厅—生命科学馆—应急救护馆—医学史馆”顺序游览。在生命科学馆,学生将《系统解剖学》等基础课程知识与实物资源结合,通过虚拟手术设备体验未来执业场景;应急救护馆内,大家在实操中学习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流程,点燃学习救护技能的热情;医学史馆里,中西医发展历程的展陈让学生建立宏观医学史观,进一步强化职业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
8月26日下午,两场前沿学术讲座接续举行。张果博士围绕“人工智能在医学数据挖掘与分析中的应用”,结合医学图像处理、智能诊断等案例,展现AI技术为医学领域带来的变革;基础医学院学术院长李忌教授以“医学研究第一课”为题,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结合自己在心血管研究领域的探索历程以及学生们在科研路上的成长与收获,为我们生动展现了医学研究的魅力与可能,为学生普及科研思维与方法,助力大家迈出科研第一步。
8月27日,全体学生前往科技大楼参与“科研技能工作坊(初级)”。在宋章永教授及于红、刘方燕、张金平四位带习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辨识高精端科研仪器并了解其用途,还亲手开展核酸操作基本技能训练。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让学生切实提升科研操作能力,为未来参与科研项目积累经验。


8月28日,夏令营以“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收官。同学们参观了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重温其作为“中华文化四大抗战中心”之一的历史,感受先辈们在艰难岁月中坚守文化根脉、投身救国事业的精神,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
此次夏令营通过“学术 + 实践 + 人文”的三维培养模式,不仅为学生搭建了深化专业认知、接触学科前沿的平台,更推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理念内化于心,为后续医学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学校“六卓越一拔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落地提供了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