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成立于1951年。教研室历经60余年的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教研、科学研究及学科建设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理学学科是我校首批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1994 年),2004 年成为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学科。教研室承担的最重要的课程《生理学》,于2004年成为校级精品课程,2005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 2014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8年建成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8人,助教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5人,其中博士3人。50岁以上4人,40~50岁7人, 30~40岁6人。
教研室已形成一支年龄和职称结构较为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和教学能力强且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
教师合影
【教学工作】
教研室除了承担所有教学层次包括普教本专科、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和成教等的《生理学》课程教学外,还承担了普教本科的《麻醉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视觉神经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以及研究生的《神经生理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
教研室的教学工作一贯坚持严格、认真和求实的传统。现已创立用“整体唯物、动态发展、相互联系和即对立又统一的思想观点”的“辩证生理学”的学术思想,形成把“临床医学和生理学、哲学和人文科学等有机互交于教学活动”的“整合应用医学生理学”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近年来,通过临床卓越医师教学改革,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数字化网络课程及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建设,充分利用移动网络平台,将微课、翻转课堂和CBL教学等多种现代教学方式方法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探索新的医学整合教学模式,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跨越式的提升,得到了专家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教研室教师主编全国医学本科院校规划教材和全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规划教材《生理学》6 本,主编英文教材《基础医学英语学习概要》 1 本,主编《整合应用生理学》、《辩证生理学》和《生理科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等专著 3 本;副主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五官生理学》 1 本;参编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规划教材《生理学》 10余本,院校协编《生理学》教材 3 本,参编《生理学》数字化教材3本(人民卫生出版社、高教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学科建设】
生理学科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学科包括生理学教研室和西南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心肌电生理学研究室),是国内医学院校中较早开展电生理研究的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2007年成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10年成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西南、西北地区主要开展医学电生理研究的单位,是国内尤其是西部地区电生理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经过长期的建设,生理学科现已形成包括心血管电生理学、心血管中西药物作用机制与药物筛选、神经电生理与神经生物学和肾功能保护等长期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
【科学研究】
生理教研室主要承担神经生理、肾功能保护以及内分泌与代谢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分别开展缺血再灌流性肾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心-肾反射的作用及机制、终末期肾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与防治、呼吸节律的外周机制、癫痫的发病机制以及中西药抗中枢、神经肌接头和肌疲劳、肾铁代谢及重金属代谢等方面的系统研究。目前拥有科研实验室4间,科研实验设备资产约400万元,已建立了离体心肾灌流、动物行为学、脑立体定位、细胞培养、微透析分析、微血管张力、生理机能无线遥测等富有特色的技术平台。先后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六项,省卫生厅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二项,泸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二项;在SCI、中文核心等各级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近年来先后承担省厅级和科研院所合作科研课题10余项。
【荣誉奖励】
生理学教研室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集体,生理学党支部多次被被评为学校先进党支部。先后有多名教师获省、市和校级荣誉称号,主要包括:冯志强教授获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冯志强教授获四川省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赵春玲教授获泸州市岗位能手、杰出岗位能手和劳动模范称号;赵春玲教授获学校教学名师称号,冉兵教授获学校爱岗敬业模范称号;赵春玲教授、陈燕副教授获泸州老窖“金教鞭”奖;陈燕副教授、竹梅讲师获泸州老窖“金教鞭之星”奖;赵春玲教授、冉兵教授和陈燕副教授多次获评学校优秀教师;竹梅讲师获评学校优秀党支部书记等。
近年来,教研室全体老师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多人担任兼职班主任,指导学生申报并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10余项。指导学生连续三年参加国际生理学知识大赛 Inter-Medical School Physiology Quiz (IMSPQ)和大陆地区热身赛,成绩逐年提升。在徐州大陆地区热身赛中,2017、2018和2019年分别获三等奖、二等奖和一等奖(季军)。2017年8月马来西亚,首次征战IMSPQ(第十五届)获“最佳新人奖”。2018年8月,马来西亚第十六届IMSPQ,取得了团体笔试第十名、个人笔试第八名、团队口试成绩前六名的优异成绩。2019年8月,印度尼西亚第十七届IMSPQ,获团体笔试第八名和唯一的文化之夜最佳节目奖。